病证名。出《脉经》。指崩下大量之血,色黯如败坏凝聚的黑血。治疗参见血崩、崩漏条。
病名。頺,《正字通》:“颓字之伪”,水下流也,此指鼻涕下流。《医学原理》卷七:“如胆移热于脑为鼻頺、鼻渊。宜以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参见鼻渊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张氏医通》卷四:“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
藏医学著作,藏名《据悉本温》。清初著名藏族医家德西·桑吉嘉措编著。成书于1686年。本书是目前流传的对《四部医典》的标准注解本。《四部医典》成书后,受所处时代的影响,未能及时传播。直至十二世纪才由宇陀
与肺失清肃相同而喘咳气逆的病情较重,是肺失清肃的进一步发展,治疗一般以降气平喘为先。参肺失清肃条。
书名。上、下二集。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本书收集全国各类中药材,分为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草药类、附录等,对于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的药材知识,系根据上海老药工的经验,结合
经穴名,代号BL3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二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痛经,
病名。生于阴囊部的疮疹。又名绣球风。《外科正宗》卷四:“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者疙瘩顽木,破流脂水。”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继起丘疹、水疱,搔破浸淫脂水,湿烂起痂,迁延日久肾囊皮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