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针伏灸

伏针伏灸

针灸术语。指在盛夏的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民间习以此时治疗哮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猜你喜欢

  • 时疫痢

    见《丹溪心法》。即疫痢,详该条。

  • 足跗

    出《灵枢·经脉》。足背。

  • 胃热喉疳

    病名。系指喉疳病之因于胃热上炎者。详喉疳条。

  • 佐金平木

    治法。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方法。肝气上冲于肺,肺气不得下降,常出现两胁窜痛,气喘不平,脉弦等症。用清肃肺气使肺气下降,肝气也随之条达疏畅。常用药如桑白皮(吴茱萸汁炒)、苏梗、杏仁、枇杷叶等。

  • 肉矮陀陀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 救伤秘旨续刻

    参见救伤秘旨条。

  • 相火

    出《素问·天元纪大论》。与君火相对而言。《格致余论》:“……君以位而言……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

  • 徐凤石

    【介绍】:见徐豳条。

  • 花扫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荻之别名,详该条。

  • 穴会

    即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