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素女经》:“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即阴道内一寸处。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寅门穴,从鼻头直入发际,度取通绳,分为三断,绳取一分,入发际,当绳头针。是穴治马黄黄疸等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于前正中线入发际1.8寸。主治黄疸等。沿皮刺0.3~0
病证名。即肺痨。《红炉点雪》卷一:“痰火证论。夫痨者劳也,以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因其有痰有火,病名酷厉可畏者,故今人讳之曰痰火也。”参见痨瘵各条。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小儿饮甘甜热物或母喜饮,或胎中受热而生。舌上如珠,先赤紫后黄白,疼痛难当。”或火毒犯心经所致。治宜凉血解毒、泻火消肿。可选用凉膈散、***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
病名。《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二“妊娠恶阻病,产宝谓之子病。”即恶阻。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病名。系指肛管齿线以下深及全层的皮肤破裂。多因血热肠燥,大便干结,便时肛门猛力扩张而发生的撕裂。症见大便秘结,便时及便后肛门灼痛,便后少量出血。裂口多在肛门前、后正中线上,为棱形溃疡,初期色泽红软边齐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向日葵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见《洁古家珍·杂方》。《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沾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金匮翼·便闷统论》:“实闷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