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用于阴道、肛门的,亦名坐药)。如治疗慢性鼻旁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又如妇女滴虫性或霉菌
出《职方典》。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与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治法。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腹内坚硬有形一类病证(癥瘕、痃癖等),可用攻削的方药治疗。如鳖甲煎丸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