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利湿排石汤

利湿排石汤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金钱草30克,草薢、海金砂各15克,琥珀(冲服)1.5克,石苇、冬葵子篇蓄瞿麦车前子滑石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治输尿管结石。若腹疼重,加香附12克,乌药延胡索各9克,川楝子6克;血尿重,加仙鹤草12克,牡丹皮、炒蒲黄旱莲草各9克;便秘腹实,加大黄(后下)、芒硝(冲)各9克;气虚脾弱,加党参白术黄芪各15克;腰痛重,加续断12克,杜仲9克。

猜你喜欢

  • 三层草

    见《本草纲目》。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详该条。

  • 脾虚久嗽

    证名。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咳嗽。《证治准绳·幼科》:“脾虚亦能作嗽。”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脾伤则运化失职,而使湿化成痰,痰湿交阻,肺气失宣则咳嗽。其症多伴有久嗽,痰多,食纳不佳,腹胀,便溏,面黄肌

  • 祛风立效散

    《罗氏会约医镜》卷六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川芎、蔓荆子各一钱,羌活、防风、桂枝各八分,细辛三分,苏叶四分,生姜五分。水煎热服,取汗。治外感风寒,头痛暴甚,畏风恶寒,脉紧而数。若寒甚者,冬季

  • 通乳

    指通下乳汁,适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详见催乳条。

  • 人神

    古代针灸宜忌的一种说法。《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

  • 萝丝子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 气郄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长强,见该条。

  • 后神聪

    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头部中线,当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处;或于百会穴后1寸取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 经候不行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经闭。详该条。

  • 赤菜

    出《闽书》。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