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即肾消、消浊。详该条。
【介绍】:见吴瑭条。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寿台骨又名完骨,即乳突骨。多由跌打所致。如震伤耳内流血水者,可配合导气通瘀锭,棉裹塞耳内。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
病证名。指胸膈间气塞不通,食下即吐者。《医林绳墨》卷五:“食下即吐,其吐痰涎裹食,是谓之格气。”多由气机阻滞,痰食互阻所致。参见格食条。
证名。简称哮。见《医学正传·哮喘》。指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薰蒸,病根深久,
见《中药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古人以五行配五色,将发于眼部的木疡、火疡、土疡、金疡、水疡统称为五色疡。各详有关条。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等篇。指不因天热、运动、服药等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汗出。
①见《岭南草药志》。为七星剑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土香薷。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