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狼尾巴草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五脏偏热而引起热证的合称。分心热、肝热、脾热、肺热、肾热。详见各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市,见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
【介绍】:隋代医药学家。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刺法术语。与“推而纳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转动向上抽引,这是针刺泻法操作要领。
病名。①指咳喘有声,剧则唾血者。《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因受寒所致者,用麻黄汤;肺虚有火者,用泻白一物汤、人参补肺汤,或用《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加麦冬、玉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