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人参二至三钱,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干姜(炒黄)一至二钱。水煎服。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指病邪盛于下或滞留于下部。《灵枢·卫气》:“下盛则热。”《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则气胀。”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紧脉。《诊家正眼》:“曰急者,紧之别名也。”
见《赤水玄珠》卷七。即神秘汤第二方,见神秘汤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亦名胞阻、妊娠小腹痛、子痛。指孕妇发生小腹部疼痛的病症。多因虚寒、血虚、气郁胞脉气血运行失畅,或血虚胞脉失养所致。虚寒者,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宜温经散寒,用
①脏腑的功能受病障碍。《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②指三阴三阳经因邪气而致病。
【介绍】:见李助。
见佛教经《四分律》。指月经,详该条。
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