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发热恶寒

发热恶寒

发热怕冷。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系感冒伤寒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先见恶寒,继而发热,发热后恶寒即减轻。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禾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为太阳表证的主要征象,治以解表为主。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黄芪建中汤。”参发热条。

猜你喜欢

  • 拇指寸

    指寸法之一。以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故名。《千金要方》:“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取穴。

  • 王东野

    【介绍】:元代医家。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精医术,曾任永新州官医提领及吉安路副提领。1311年(至大四年)赴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御医。倡议立“广惠局”以济民病,其后局废,归乡里。以家藏验方,整理刊刻为《

  • 血虚而聋

    病名。指因血虚所引起的耳聋。初起听音不真,久则耳鸣耳聋,目眩头晕,脉细数。治宜补血益气。方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 八木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 治疔大全

    见治疔汇要条。

  • 卧蓐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 八号大有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丸,见该条。

  • 血块痛

    病名。王肯堂《胤产全书》:“产后儿枕块痛俗名血块痛,宜服三圣散(当归一两,延胡索、桂心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童便或热酒调下)。”详儿枕痛条。

  • 中焦

    ①三焦之一。三焦的中部,指上腹腔部分。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

  • 黄花甘

    见《广东中药》,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