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对《素问》有较深的研究。王冰注解《素问》前,曾向元珠先生学习请教。
疝之俗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心的下方,通常专指胃脘部。《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否痛。”
《金匮要略》方。天花粉、煅牡蛎各等分。为细末,饮服一方寸匕,日三服。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病证名。多因经水未绝,肝经血虚,肝气郁久化火,凝滞浊液,渐结成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淋而出石,谓之石淋。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细者如麻如
养生学著作。梁·陶弘景撰。2卷。撰年未详。书中用道家观点记述了养生的各种禁忌事项及服气、疗病、导引、按摩等内容。现有《道藏》本。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如钱形,大小如钱孔,疮头白里黑靥,汁出中硬。治见疔疮条。
指大便秘结。《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参见大便秘结条。
指药物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