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挺
【生卒】:十世纪
【介绍】:
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
【生卒】:十世纪
【介绍】:
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
五迟之一。小儿初生无发,日久不长,长亦稀疏萎黄的病证。发乃血之余,小儿所禀于先天的血气不足,不能上荣于发,故头发不生。治以补血为主。宜胡麻丸。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脉从腕上5寸的支正穴处分出,向里注入手少阴心经;它的支络,从支正向上,经过肘、臂,网络于肩髃部。本脉
《卫生宝鉴》卷十六方。***(蜜浸炒)六两,乳香、肉豆蔻、砂仁各一两半,当归、白芍药、木香、丁香、诃子皮、藿香、黄连、青皮(去白)、陈皮、炙甘草、厚朴(姜制)各一两,炮姜、枳实(麸炒)各半两。为细末,
怔忡之一。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二。《证治汇补》卷五:“有阴火上冲,头晕目花,耳鸣齿落,或腹中作声,怔忡不已者,宜滋阴抑火,加养心之剂。久服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脉必空豁,宜温补方愈。”参见怔忡、虚损
偏枯的别称。出《素问·风论》。多由于风邪乘虚客于躯体的偏侧所致。《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参见偏枯、半身不遂条。
异痘之一。痘疮初见于面部,独鼻梁左右密集,其他部较少的症状,此热毒郁聚于肺,多属险症。治宜内服黄连解毒汤。
医经类著作。2卷。清·于鬯(醴尊)撰。于氏本非医家,于经学甚有功柢。此书着重将《素问》之疑难及误注加以校正,共97则,每能披聋醒瞆,迳得旨蕴。如释《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句之“都”字曰:“都字盖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弃举子业而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辛亥年间(1671年)至京师,为王公等所重视。辑有《温热暑疫全书》(1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
病证名。指女子(本应指未婚者)因逆经而致眼部出血之病证。又名女子逆经、女子逆经赤涩、女人血气逆流、逆经目赤。《银海精微》:“此乃室女或肥壮妇人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于上,注于目,灌于睛外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