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禹载
【介绍】:
见周扬俊条。
【介绍】:
见周扬俊条。
【介绍】:见沈允振条。
病名。多由心胃火燔,邪毒上冲所致。《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形如松子,色若猪肝,口喉皆赤,张口吐物则气逆,关闭不能饮食。”治宜泻热凉膈。用三黄凉膈散加荆芥、防风、僵蚕、牛蒡子等。或待脓熟时以刀针于高肿处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方书名。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原书共15卷。现存10卷本及8卷本二种。流传较广的为10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又名《苏沈内翰良方》。本书除选
书名。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共30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23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
证名。即翕翕发热。《内外伤辨惑论·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详见该条。
病名。见《幼幼集成》。系指口角生疮,多见于小儿。即口吻疮。详该条。
体表出汗的孔窍。即毛孔。
六淫之一。详寒条。
①刺法名。《素问·离合真邪论》:“弹而怒之。”意是指在针刺前以手指弹动皮肤,使脉气满的方法。后世医家发展为,入针后,用手轻弹针柄,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