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疮

唇疮

病证名。又名唇胗唇疡。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可流黄水,或痒或痛。治宜清解脾胃郁热。内服泻黄散加减,外以黄柏、野蔷薇根等分为末,水调敷唇部,或熬汁浓缩成膏涂搽。②由伤寒狐惑,小儿疳所致唇部起疮。《沈氏尊生书》卷二十三:“伤寒狐惑,虫蚀其脏,则上唇生疮,虫蚀其肛,则下唇生疮,是脏腑之病,未尚不应诸口也。”又《片玉心书》:“儿疳,昏睡烦躁,鼻烂汁臭,齿断生疮,下利黑血,虫食下部为狐,下唇有疮;虫食其脏为惑,上唇有疮。”可用锡类散外涂。

猜你喜欢

  • 葛条花

    见《中药志》。即葛花,详该条。

  • 撮风

    又名撮口。详该条。

  • 咸哮

    出《本草纲目》。即哮拔。详该条。

  • 夏月霍乱

    病名。指夏季时节饮食后冒寒伤湿所致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藿香;面赤口干,加炒川连。春夏秋三时,饮食后触冒暴寒,成此症者,藿香正气散。若吐刊转筋,为风木行脾,平胃

  • 青防风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防风之处方名,详该条。

  • 杨文修

    【介绍】:宋代医家。字仲理。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因母病钻研医学,深有造诣。著有《医术地理》、《拨沙图》。

  • 飞扬

    见飞阳条。

  • 饮子

    汤剂不规定时间冷服的称饮子。如《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

  • 吊马桩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阳中之太阳

    ①指心。《灵枢·九针十二原》:“阳中之太阳,心也。”②指两手之三阳经络。《灵枢·阴阳系日月》:“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