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为龙眼肉之别名,详该条。
见素问遗篇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梧桐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温壮者,由腑脏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调,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候。”参见乳子病热条。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六。①《医林绳墨·霍乱》:“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坐卧不安,甚则转筋,名之曰湿霍乱也。”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湿、暑邪所致。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山廓。详该条。
见删注脉诀规正条。
皮肤纹理细小致密。《灵枢·本脏》:“赤色小理者,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