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噤口痧

噤口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噤口痧》:“默默不语,语亦无声,形如哑子。此乃痧气壅盛,热痰上升,阻逆气管,故咽喉闭塞而然。治宜先放其痧,审其肺肾脾三经之脉为要。然后推详余经之脉,则知病之所本矣。”方用三香散陈皮厚朴汤等,或陈香橼一枚煎汤微冷服。痧症宜先用刮痧、刺血法以泄痧毒。参见条。

猜你喜欢

  • 遁尸

    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的危重病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即发动,令心腹胀满刺痛,喘息急,偏攻两胁,上冲心胸,其候,停遁不消者是也。”治用木香散、鹳骨圆等

  • 舌痛

    证名。见《中医临证备要》。由火热上炎所致者。症见舌上起红刺,舌痛而难举。治宜清热泻火。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由阴液伤者,症见口舌干燥而痛,或舌光剥。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

  • 弄胎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亦称弄痛、试胎。①指临产假阵痛。李长科《胎产护生篇》:“凡临月忽然腹痛,或一日,二日,三、五日。胎水已来,腹痛不止者,此名弄胎,非当产也。”②指妊娠后期,胎忽乱动,而脉象并无

  • 筋强

    病症名。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坚硬,失去正常之柔和性。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退云散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生地黄、菊花、谷精草、木贼、大黄(酒炒)、羌活、石决明、蔓荆子、白芷、黄柏、连翘、龙胆草各一钱,蝉蜕七个。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翳矇瞳子。

  • 痘麻定论

    参见痘疹定论条。

  • 皮内针疗法

    又称埋针疗法。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如背部、四肢或耳部等)的穴位。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可横刺;如用揿针,则直刺

  • 白睛乱脉症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 张仲景五脏论

    脏象著作。敦煌出土卷子。唐初写本。书名虽题仲景,文中多记汉后诸医之论,当属托名之作。主要论述五脏机理、病源及常用药物。原件分别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

  • 伤暑吐泻

    病证名。《幼幼集成》:“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有阴阳二证。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受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症。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