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外喉痈。系指痈发于颏下,正咽喉以外者。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症见颏下,正咽喉之外、内外皆肿,外形如馒首,色红疼痛,有碍饮食吞咽。《喉科秘旨》卷下:“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内外
出《漳浦县志》。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吐法。详该条。
阴分不足、津血亏损的证候。阴虚则生内热,每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赤,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须养阴清热。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即八风穴。见该条。
推拿方法。见《孟子·梁惠王》。是指帮助关节屈曲的一类手法。
见《本草纲目》。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即阳明府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府病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
指小儿患病时所表现的形态,为望诊内容之一。《幼科指南心法》:“小儿病形各样,须憑眼力消详。怀中偎缩风凉,合面睡时热瘴。夜啼烦热腹痛,目直惊风须防。长吁哽气热中藏,痰喘上攻火旺”。可供临床辨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