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

病名。是指外阴局部或弥漫性皮肤干燥,肥厚变白,角化并失去弹性,甚至萎缩破溃,伴有奇痒及疼痛,白带多等症状。临床病理检查有非典型细胞增生者称为外阴白斑。一般多属为外阴白色病损。根据临床证候,属阴痒带下病范畴。可外用熏洗方:蛇床子鸡血藤、白藓皮、土槿皮野菊花仙灵脾各50克,泽泻艾叶苦参各25克,花椒20克,冰片1.5克煎汤熏洗。白斑洗方:生川乌200克,生草乌200克,蛇床子150克,苦参150克,艾叶50克,用八斤水煎至四斤,再加白矾150克,卤水一斤二两,再煎至二斤,局部外用。

猜你喜欢

  • 寡欲

    养生术语。意即减少或节制欲求。其中“欲”有广义狭义两种含意。广义指人的一切欲望;狭义专指性欲。养生术中认为节制性欲至为重要。

  • 革脉

    脉象之一。《脉诀指掌病式图说》:“革者,沉伏实大,如按鼓皮。”后世一般认为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者为牢脉。主亡血失精。

  • 石辣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清凉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当归尾、石菖蒲、赤芍药各二钱,黄连、地肤子、杏仁各一钱,羌活五分,胆矾二分。为粗末,红绸包之如樱桃大,甜滚水浸泡,乘热熏洗患处。治眼胞菌毒初起。

  • 补骨鸱

    出《本草图经》。即补骨脂,详该条。

  • 伤寒表证

    证名。指病邪侵入太阳而所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又:“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

  • 司马承桢

    【介绍】:人名。唐代道士。字子微。温州人。师事潘师正,学辟榖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年)至玄宗(公元750年)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

  • 幽门

    ①经穴名。代号KI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门。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旁开0.5寸处。一说:挟巨阙两旁各一寸五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并有腹

  • 疮疡疏通法

    外科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今称通里法。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应用泻下药物,使蓄于脏腑的毒邪得以疏通排泄,促使疮疡治愈的方法。适用于疮疡初、中期,内蕴热毒较盛者,如内疏黄连汤即是。若阴虚火旺,胃肠失于

  • 盲肠穴

    经外奇穴名。见《腧穴学概论》。位于腹右侧,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主治阑尾炎。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温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