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署丞

太医署丞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共2人,官阶从八品下。

猜你喜欢

  • 背阴草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舌蹇(jiǎn 剪)

    证名。又名舌涩。系指舌体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之谓。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症见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言语不清。治宜清热生津,治宜导赤散加减。或升麻葛根汤加薄荷、黄芩、枯梗等。若因中风、暑痉之痰阻心窍者,

  • 热痱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卷。即痱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者。详痱疮条。

  • 针刺手法

    简称针法或刺法。①指针刺时(包括进针、运针及出针)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方法。②专指运针时所使用的各种促使针刺得气或保持与加强针感以及各种针刺补泻的方法。

  • 眉心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 椿木叶

    出《新修本草》。即椿叶,详该条。

  • 油甘子虫瘿

    见《广东中草药》。即油柑虫节,详该条。

  • 葛思恭

    【介绍】:参见葛应雷条。

  • 黑桂散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

  • 本草纲目博议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