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树
见《陕西中草药》。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细辛、防风、茺蔚子、知母、大黄、桔梗、羚羊角、玄参。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食后服。治眉毛倒睫,症见眼胞作肿,泪出痛痒,羞明怕日,赤涩难开,肉刺睛珠,渐生翳膜。②《审视瑶函》卷三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由内伤七情,荣卫不和而成。此证生于背部,或大或小,或肿或消,或软或硬,初发令人寒热往来。若大渴,神清,高肿,脉洪,十余日脓成者为顺。若不渴神昏,漫肿脉细,应期无脓,饮食不思者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犁头尖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用屈曲的食指和中指,张开如钳形。蘸水后,挟住治疗部位的肌肤。一挟一放,直到被拧的部位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适应病症同扯法,但本法刺激量较强。
【介绍】:见祁宰条。
病证名。指经行前后,自觉身痒,有时仅发生于外阴、乳头,经后痒则消失。多因血虚生风、肝郁化风,湿热所致。若素体阴血不足,经行阴血益虚,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症见经行阴部、乳头,或全身瘙痒,入夜尤甚,皮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有头疽生于肩部或背部或胸侧,疮形多头状似蜂窝者。证治见有头疽。
出《伤寒论》。指误用烧针、熏、熨、灸等火法,由此导致的变证。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柯琴注:“伤寒者,寒
病证名。又名胎赤眼。即初生儿眼睑及结合膜充血、糜烂。《太平圣惠方》:“夫小儿眼胎赤者,是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于眦中,使睑赤烂,至久不差,故云胎赤也。”见于新生儿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治宜清热解毒,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