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证治准绳·杂证》。即鼻齄。详该条。
见济世养生集条。
①大关节。《灵枢·经脉》:“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②指、趾的第一节。
宋代太医局职称。掌管医学教育,由翰林医官以下的中级医官或选择优等学生及技术较好的医生充任。九科之下,每科均设有教授1名。
指戌时。详十二时条。《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论曰,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
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五。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阳气素虚,阳虚内寒影响胎元,症见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泄泻,以致胎寒不安。宜温阳散寒,佐以安胎,用理阴煎(熟地、当归、炙草、干姜)为主。若脾肾两虚,或呕,或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