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民间的简易疗法。
《医学入门》卷六方。黄连四钱,茯苓、川芎各三钱,酸石榴皮五斤,地榆五钱,伏龙肝二钱。为粗末,每服八钱,水煎服。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载有本方,但名黄连补汤。
书名。一名《蜀本草》。20卷。后蜀·韩保昇等撰。据《嘉祐补注本草》所引书传称:“韩保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并《图经》(指《新修本草》中图经部分)相参校正,更加删定。”已佚。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署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症见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踝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涴云,又称维摩和尚。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长于本草,编有《本草分经》(1840年刻行),其特点是以经络为纲,以药为目,在每一经下分补、和、攻、散、寒、热等项,加以叙述。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盏银盘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济生方·大便》。指肠胃有湿而致的大便秘结。《景岳全书·杂病谟》:“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参见五秘、虚秘、阴结条。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阴茎常举不痿之证。详强中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操作方法有五种:①用两手摄扯儿螺蛳骨处皮肤(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左手大食二指从儿阳穴上捻动至关中转到总筋左边,右手大食二指捻动自阴穴向上转到关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