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还纪程》。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嘉话录》。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其晋条。
病名。伏气温病的别称。①指冬令受寒,邪伏至“清明”后始发的温热病。《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②指夏受暑湿,留伏至
系黄帝和岐伯的合称。参见岐黄、岐伯、黄帝等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①病因六淫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燥与湿对。燥病易伤津液。临床表现多为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胁痛等。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参见内燥条。
似指成年女性的阴道。《素女经》:“女子阴深……五寸曰谷实。”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小儿偏风,详该条。
方书名。又名:《续易简方》。6卷。宋·施发撰于1243年。作者鉴于王硕《易简方》一书所选之方,失之过简,且对“虚实冷热之证无所区别”,故除对该书选方予以评述外,补充160余方。并对王氏原书中若干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