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由脾肺积毒,血络瘀滞所致。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气轮一、二处,生浮肉一片,色浅红,内细颗丛萃,揉之俨似小铁砂,曰鱼子。其肉块圆长,或四或六,四角生来若榴子绽露
丛书名。曹炳章辑。刊于1936年。原计划收辑365种医著,后实际出版128种。辑录魏、晋至明、清历代重要医著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分医经、药物、诊断、方剂、通治、外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医案
伤科著作。清·赵廷海撰。1卷,附《救伤秘旨续刻》1卷。刊于1852年。书中叙述因拳术所致损伤及骨折的辨证、手法和治疗验方。此外还记述了因武术“点穴”所受损伤的治疗法(共34穴)。建国后有排印本。
病证名。指饮冷伤肺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冷水嗽,有饮冷水太过,伤肺致嗽,俗谓之凑肺,宜紫菀饮。”详凑肺咳嗽条。
脐风三证之一。又名著噤。以牙关紧闭,口闭不开为主症。《幼科发挥》:“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参见脐风条。
推拿手法名。提捏起肌肤以后,再予放松,使肌肤恢复原状。在捏、弹、拿等手法中,都有放的动作。
证名。嘈杂的俗称。《杂病源流犀烛·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嘈杂者,即心嘈。”详嘈杂条。
五行的更胜。《素问·至真要大论》:“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王冰注:“五胜,谓五行更胜也。先以五行寒暑温凉湿,酸咸甘辛苦相胜为法也。”即治疗按五行的相克规律调治。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寄生,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即颧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