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病证名。指发热而惊厥。《证治准绳·幼科》:“惊风热,发搐惊癎,脉数,烦躁,颠叫恍惚。”见于小儿急性感染性发热疾病,治法详急惊风条。
通谿。指较小肌肉的会合处。《素问·气穴论》:“肉之小会为溪。”
书名。3卷。原题清·叶桂述,吴金寿校。本书或有认为是托名的著作。刊于1831年。前2卷辨析伤寒及伤寒诸证为主,兼论多种温病,并补入《温热论》;卷3列述阴阳升降之理,切脉审证之要;书末附方80首。全书论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为末,每服五钱,加砂仁末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治结阴便血,腹痛不已。
《症因脉治》卷四方。枳壳、厚朴、香附、砂仁。水煎服。治气结腹痛,心腹胀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白木耳,详该条。
详见邪条。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人体部位名。指足跟部。《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结于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