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藏医学家。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著有《医学通义》一书。
六经皮部之一,阳明皮部名。“害”古与盍、阖通用,应读作“阖”,“蜚”是阳气飞动之意。阳经以阳明为阖,故称“害蜚”。《素问·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说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即疫疔。见该条。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指人体受金刃、竹木、跌打等所致的损伤。即跌打损伤。详该条。
病证名。见陆成一《女界须知》。属于阴肿症候。因脾湿下注所致。多见于体肥之人。症现阴户肿胀,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等。治疗参见阴肿。
见《四川中药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肩井。见该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
脉象之一。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脉经》:“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主痰饮、食积、实热等证。又主妊娠,健康人亦可见。
病名。即食瘥的俗称,见《证治准绳·杂病》。详心瘥、食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