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治疗新生儿胎寒证的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生一、二日内,面青唇白,不乳不啼,肢冷拳缩或腹痛啼哭不已。皆胎寒也,用灯火于囟门、眉心、脐心各一燋,脐旁四周六燋,左右足跟两旁各一燋,共十五燋,声音
【介绍】:见阮炳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大戟二钱五分,制皂角三钱,木香二钱,炒黑牵牛子一钱五分,煨甘遂一钱。为细末,用枣肉捣丸,每服三钱,分三次服。第一次葱白煎汤、陈酒送下;第二次莱菔子、砂仁煎汤送下;第三次牛膝、木瓜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即重腭。详该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食注候》:“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可用桔梗丸等方。参见九注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肯堂医论条。
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当舍脉从证治。《医宗必读》:“脉迟为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
病证名。白喉假膜位于咽部者,初起常在一侧扁桃体,继而迅速扩展到咽峡部和悬雍垂。常兼有发热,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和轻度咽痛等症。治法详白喉条。亦可用抗白喉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