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风的一种。《喉科指掌》卷二:“酒寒喉风,因酒后遇寒而发,两仓平而不肿,有淡红块,四五粒,咽物觉痛,无身寒热,六脉洪大。”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解剖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弦。详该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别名血郄。位于大腿内侧,当血海穴直上1寸处。主治风疹,湿疹,皮肤搔痒症等皮肤疾患。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血
见《本草纲目》。为天牛之别名,详该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前进为往,后退为复。《素问·六微旨大论》:“故气有往复。”气旺则前进,气衰则后退。
【生卒】: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介绍】:北宋医官。擅长外伤科。有军士面颊部中流矢,自颊贯耳,众医无法取出。文显用药敷于伤部,两夜箭出而愈。
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营卫肌表和脏腑气血等俱见虚弱症象者。详虚证、表虚证、里虚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