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格言汇要

格言汇要

【介绍】:

顾氏医镜条。

猜你喜欢

  • 鹜溏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鹜泄、鸭溏。《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鹜溏者,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所以澄沏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附子理中汤。”《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鹜溏者,水粪并趋大肠

  • 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 奶母草

    见《卫生简报》(3):11,1971。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 修真十书

    气功学丛书。编者不详。全书收集隋唐、两宋以至元初的代表性气功著作十二部,计60卷。包括:《杂著指玄篇》8卷,萧延之《金丹大成集》5卷,唐施肩吾《钟吕传道集》三书,《杂著捷径》9卷,《悟真篇》5卷,宋白

  • 箭芪

    见《医学集成》。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 金钮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阴痒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亦名胎前阴痒,胎前阴户痒。指妊娠后外阴及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卧不安。多因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或外阴不洁,感染病虫,虫蚀阴中,或孕后房室过多,阴精耗损,加之孕后血聚养胎

  • 肾中寒证

    指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肾中寒之状,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腰痛,膝下清,拘挛而疼,昏不知人。”治宜温肾散寒为主。选用不换金正气散、附子五积散、姜附汤等方。如见脐

  • 小中

    病名,指中风轻症。《世医得效方·风科》:“中风要说:若风归手足,名曰小中。”《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小中者何?其风之中人,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者是也。若遇小中症,切不可用正风药深切治之,

  • 独脚莲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