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背俞穴。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表里同病的热证。感外邪后化热,充斥表里;或本有内热,又感温邪。症见面赤、头痛、时时恶风、大渴,苔黄干燥,甚至心烦谵语等。
即黑锡丹第二方,见黑锡丹条。
病证名。见《素问病机宜保命集》。亦名漏胎、胞漏、漏胞、漱经、胎满。①《医学入门》:“不通而下血者为胎漏。”孕后因气血虚弱、肾虚、血热等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症见阴道不时下血、量少或按月来血点滴,并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江西庐陵人。以医术在当地闻名,曾旅游并行医于江浙、广东、河南、山西等地,但泥于唯心主义的太素脉。著有《体仁汇编》及有关太素脉的医书。
【介绍】:宋代医生,字养中。东嘉(今四川境内)人。撰《续易简方脉论》1卷。
出《婴童百问》。即赤游丹。详该条。
指足太阳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上胞。《灵枢·经筋》:“太阳为目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