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卷十方。熟地黄二两,山茱萸、白芍药各一两。水煎服。治肝肾阴虚,不能养心,至夜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①指胎病。《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医部全录》认为:“巅当作癫,指婴儿癫
病名。指夏月伤于暑热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夏月咳嗽。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热,其脉洪大者,黄连解毒汤;热躁而咳,栀子汤;咳唾有血,麦门冬汤。俱吞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保肺金。”《温热经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疽发于足跟,由脏腑积热所致。初肿红紫痛,溃后脓水淋沥,状如兔咬之症,深达于骨,久不收口。类似跟骨骨髓炎、骨结核。治疗:初宜隔蒜灸,内服仙方活命饮加肉桂、牛膝。溃后宜补中益气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当归、炒白芍药、川芎、白术(土炒)、陈皮、炒穿山甲、皂角刺、黄芪各一钱,槟榔三分,肉桂五分。水煎,食前服。治疮疡因气血虚而不能发长者。
食疗著作。明·钟惺辑。撰于1591年。钟氏将高濂编《遵生八笺》十九卷,作了若干补充,名为《增补遵生八笺》,计二十卷。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刊弦雪居重订本,上海千倾堂书局将《增补遵生八笺》中“饮馔服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牙槽风初起先齿痛不已,后牙根肉浮肿,紫黑色,或出血,久则腐烂而臭。”多由阳明痰毒邪火上薰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参见骨槽风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