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殃竻
见《广州植物志》。即火秧竻,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即火秧竻,详该条。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山瘴疟候》,即瘴疟,详见该条。
见脉语条。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走精黄,病人昏昏饶睡,四肢疼痛,面目俱黄,舌上紫色,甚则舌面坼裂,及加黑色,此是走精黄,宜用药烙之。”参见黄疸有关条。
精和血都靠饮食营养所化生,故称。参见精血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闭。详该条。
指由刀斧利器所造成的创伤。《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①病邪。泛指六淫或疫疠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②由于气血阻滞而产生瘀浊的一种病理性产物。《灵枢·水胀》:“癖而内著,恶气乃起。”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