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舌横条。
病名,见《杂病证治类方》卷六。因小肠虚,风冷之邪入侵所致。《医宗必读》卷八:“小肠疝,小肠之病,小腹痛引睾丸,必连腰背而痛。”治宜温化行气,可用茴香、川楝、吴萸、陈皮、马兰花、芫荽煎服。
病名。即感冒风寒。《东医宝鉴·杂病篇》:“凡感冒风寒,通谓之四时伤寒。”可选用冲和散、正气散、参苏饮和沃雪汤等方。参见风寒感冒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妊娠痉、妊娠风痉、风痉、妊娠痫症、儿晕、儿风、儿痉、子冒、胎风。指妊娠期间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四肢抽搐,少时自醒,醒后复发的病症。多因平素肝肾阴虚,孕后阴血益虚,阴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齿音离者,是风冷客于齿龂间,令齿龂落而脓出,其齿则疏,语则齿间有风过之声,世谓齿音离也。”系指因牙齿稀疏,说话时齿缝中有如风过的声音。
经外奇穴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集成》。即百虫窠,见该条。②《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委中者,血郄也。”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偏胜,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术论》。因蟹睛初起,头眼剧烈疼痛,致人坐卧不宁,热泪如涌,羞明难睁,故得此名。详蟹睛条。
【介绍】:见龚廷贤条。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