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即竹沥达痰丸,见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患处皮肉相连,色乌黑如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微疼。治见疔疮条。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素问》篇名。内容主要是解释三阴三阳经脉之气,以及经脉在偏盛偏衰时所发病变的机理,故名。
病证名。见《古今医鉴》。小儿脾胃柔脆,脏腑娇嫩,调护不当,乳食失调,势必伤及脾胃,使脾胃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容易停滞而生湿生痰,使邪积胸中,气血流行不畅,脏腑机能衰退,以致气滞血涩,体内排出的浊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
病名。简称类中。①指风从内生的中风病。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非外中风邪,故亦称非风。多由肾阴不足,心火炽盛,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气虚血虚,或为湿痰壅盛,化热生风所致。《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比前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见《广东中草药》。为鲫鱼胆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