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拔罐法。见《外科正宗》卷二:“脑疽应用方。”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我国习惯作为秋季开始的季节。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医垒元戎》卷九方。地骨皮、生地黄、石菖蒲、牛膝(酒浸一宿)、远志、菟丝子(酒浸三宿)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治鬚鬚早白。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虚证。如肾为肝母,肝的虚证,不仅补肝,还须补肾。又如肝有虚火,症见失眠烦躁、头面烘热、脉弦细数无力,用滋水涵木法,补肾水以制肝的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