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编方补遗

猜你喜欢

  • 惊痰

    痰证之一。因痰迷心窍所致。《证治汇补·痰证》:“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梦寐奇怪,妄言见祟,癫狂癎瘖,名曰惊痰。”亦指受惊而痰结胸腹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惊痰,因惊痰结成块在胸腹,

  • 体气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

  • 耳针

    ①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耳针》编写小组编。本书初步总结了十余年来国内开展耳针疗法的实践和疗效,并附彩图12幅。是学习和掌握耳针疗法较实用的书。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②针刺耳廓特定

  • 妇女石淋

    病证名。多因经水未绝,肝经血虚,肝气郁久化火,凝滞浊液,渐结成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淋而出石,谓之石淋。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细者如麻如

  • 牛皮冻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肺热身肿

    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身肿之症,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此即内经诸气膹郁,肺热成肿之症也。肺热身肿之因,肺热叶焦,肺气怫郁,升降之令不行,治节之官失职,

  • 湿晕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 陈廷采

    【介绍】:见陈嘉谟条。

  • 攻下

    即下法。详该条。

  • 月经涩少

    见清·叶其蓁《女科指掌·调经门》。指月经过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