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病别鉴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香薷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宗汉。汉川(今湖北汉阳)人。根据《伤寒》、《金匮》论述,撰成《伏阴论》(又名《医寄伏阴论》)一书(1888年),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淫雨连绵,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病象多寒,故
病名。指头顶部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证治详见脑骨伤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疼痛等。治用五噎散等。参五噎、噎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黄柏,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榕须,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①指正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见正气条。②指十二经脉之正经,以别于支络。《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③按一般规律进行的疾病过程。《素问·至真要大论》:“正者正治,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