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即水毒病,详该条。
病名。系指咽喉色紫,或咽喉腐溃饮食吞咽有碍。《喉科秘旨》卷上:“紫色虚喉,喉间紫红,久之变烂,如生漆色,因初服寒凉之药故也,此症肺胃伏寒,平而不肿,饮食难进,吐出乃腐肉者。”治宜以六味汤加细辛、葛根、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辰戌主寒水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辰戌之上,太阳主之。”所指即太阳寒水。
即透穴法。见该条。
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幼幼集成》:“儿将周岁,母复有娠,儿饮其乳,谓之鬾乳。”因为“母既妊娠,精华下荫,冲任之脉,不能上行,气则壅而为热,血则郁而为毒。”儿饮这种乳汁,所以易患鬾病。详继病条
病名。指发生较为急暴的腹部癥块。《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暴癥者,由腑藏虚弱,食生冷之物,藏既虚弱,不能消之,结聚成块,卒然而起,其生无渐,名曰暴癥。”常见食少无力,四肢瘦瘁,心腹胀痛,甚则腹中有
见《滇南本草》。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来黄色,详该条。
【介绍】:见陈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