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

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

六种新编条。

猜你喜欢

  • 流涎

    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

  • 伤寒论述义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5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27年。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伤寒论辑义》之不足。此书

  • 针灸问对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问答》。3卷。明·汪机撰。刊于1530年。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上、中二卷论述针法;下卷论述灸法及经络腧穴。书的中心思想多本自《内经》、《难经》等书,而对于金

  • 五毒丹

    《串雅内编》卷二方。朱砂、雄黄、矾石、磁石、石胆各等分。升炼取飞霜外用。治痈疽。

  • 清咽奠阴承气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玄参、麦门冬、生地黄、甘草、知母、马勃、大黄、***、芒硝、沙参。水煎,兑童便一盅服。治疫喉腐烂,灼热痧赤,谵语神烦,舌干绛或干黑,脉数便秘,瘈疭抽搐,内火大炽,津液已伤等症。如神识

  • 大腧

    即大杼。《灵枢·背腧》:“背中大腧,在大杼骨之端。”马莳注:“五脏之俞皆在于背,故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大腧者,大杼穴也。”

  • 七味白术散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白术散第二方。见白术散条。

  • 寒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 肝火腹胀

    病证名。指肝火克脾、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肝火腹胀之症,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多因恼怒、酒热伤肝,肝气怫郁,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泻火疏肝

  • 足心发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即涌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