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4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本书取《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简要地说明其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
《针灸聚英》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指劳宫穴。参见鬼路条。
即药鼎,见该条。
病名。指痈之大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一尺至二尺者名曰竟体痈。”证治见外痈及有头疽条。
养生书。晋·张湛著。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原书已佚,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医心方》卷二十七、二十八中。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钟乳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发两膀上,不过一日便赤黑色者谓之。治宜:栀子仁捣末,醋调敷。或用景天花捣绞汁,涂之。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等篇。指心烦发热,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在外感热病中,属于表证者,为邪热不得外泄;属于里证者,为里实热盛;若大便不通,少腹满而烦者,系燥屎内结所致。内伤杂病中,可见于肝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