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切按时间相对持久。如促、结、代脉、初持往往不易发现,须久持方向诊察清楚。
见《中药材手册》。为槲寄生之药材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廊菌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季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痹也
是治疗出血证的方法。出血的原因多种,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祛瘀止血、补气止血等。详见各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腹结,见该条。
见太乙神针条。
病证名。《金匮翼·诸血统论》:“阳虚失血者,脾胃气虚,不能固护阴气也。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剂。然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
位于乳房中央突起的尖端部分。属肝,有病多按肝经病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