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虚喉风

阴虚喉风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上。多由肺胃阴虚咽喉失养所致。症见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咽喉或两颊生苔癣若虾皮,心烦口渴等。治宜甘寒生津,滋养肺胃。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等加减。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干无津,唇红颧赤,咽喉或两颊生斑癣若虾皮,声音嘶哑,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治宜滋养肝肾之阴。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

猜你喜欢

  • 紫酢浆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顶心

    头顶部的中央部位。

  • 热夜啼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心躁夜啼。多因胎热、惊热、风热等内犯于心所致。其症面红身热,小便赤涩,入夜即烦躁不安,仰目啼哭而多泪,见灯火则烦啼更甚。治宜清热宁心。用导赤散加黄连。

  • 十二皮部

    见皮部条。

  • 胸膛

    ①骨名。指胸骨。详该条。②泛指胸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甘疽……生于膺上,即胸膛两旁肉高处。”

  • 复真先生

    【介绍】:见刘开条。

  • 卧不安

    证名。①睡眠不安之症。《医学心悟》卷二:“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②指不能平卧之症。《素问·逆调论》:“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详见不寐条。本证可见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溃疡病等疾患伴发的失

  • 厥阴病

    《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它是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主要有上热下寒与厥热胜复两类情况。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及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厥

  • 肉皂荚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肥皂荚,详该条。

  • 蜻蜓红

    见《福建中草药》。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