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证喉痹

阴证喉痹

病名。①多由少阴素虚,寒邪直中其经所致。症见咽喉疼痛,手足厥冷身重畏寒自汗欲寐,脉沉细,腰膝酸弱等。《喉科心法》:“此证虽咽喉疼痛异常,却不红肿或且带白色,口不渴,喜饮滚汤不多,小便清长,或兼腹疼泄泻手足厥逆,或头痛如破,身重恶寒,或头重如压,身体痛,自汗喜睡,或微热面赤干呕厥逆,喉间清涎成流而出,脉沉微细,乃足少阴肾经中寒之重症也。由其人肾中真阴本虚,寒邪乘虚直中其经,逼其微阳上浮而为咽痛,是无阳纯阴之症,故名阴证喉痹。”治宜温散寒。用四逆汤理中丸肾气丸等加减。②《喉科心法》把气虚喉痛血虚喉痛阴虚喉痛、痨嗽咽喉痛、咽喉痛失音等总称为阴证喉痹。

猜你喜欢

  • 邻近选穴法

    指在病变部位附近选穴治疗的方支。或称近取法。如头部病取攒竹、天柱;口颊病取翳风、天容;眼病取上星、目窗等。

  • 平人

    指气血调和的健康人。古代诊法上利用健康人平静的呼吸和脉象等,与病人进行对比,作为判别病证的依据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一平人。平人者不病

  • 结瘕

    古病名。指结病与瘕病之合证。《圣济总录·积聚门》:“结瘕者,积聚之类也。结,伏聚积久不散,谓之结;浮流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瘕。结之症,形体瘦瘁,食不作肌肤,遇阴寒冷湿之气,则发而胁块硬,隐隐然痛者是也。

  • 捻子

    俗称纸捻、纸钉、药钉。《卫济宝书》卷上:“疮已溃,须用好厚纸作一合索捻子捻之。”是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强的纸张做成。一般截成1.5×8厘米(以平方厘米计),搓成条状,长短以窦道长短而取舍。其作

  • 屋漏脉

    七怪脉之一。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 完骨

    ①人体部位名。指颞骨乳突。《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②经穴名。代号GB12。出《素问·气穴论》。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与风府穴相平(《针灸甲乙经》)。布有枕小神经

  • 陈栗庵

    【介绍】:见陈葆善条。

  • 醒脾汤

    《外科正宗》卷三方。白术、人参、黄芪、茯神各一钱,酸枣仁、地骨皮、远志各七分,柴胡、甘草、桔梗、黄连、木香、香附各五分,龙眼肉七枚。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治忧郁思虑伤脾,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

  • 睛珠

    解剖名。①见《银海精微》。指目珠。详该条。②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指今之晶状体,参见黄精条。

  • 肯綮(qing 庆)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