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现代针灸术语。指接受针、灸等刺激的穴点。有严格的定位条件。它与刺激区的区别在于刺激点是点而不是面。或作穴位的别称。
七怪脉之一。脉跳时隐隐约约,去时一跃而消逝,如虾游之状。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雪里开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介绍】:宋代官吏。字文渊。邓州穰(今河南邓县)人。中进士,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等职。他鉴于当地人不信医药,患病多祈求鬼神,因此下令严禁巫术,并取古代医方刻于石上,此后,戎州一带始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腰痛》。又称风腰痛。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