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透穴法。见该条。
气功意守部位名称。①道家称上丹田为泥丸,即两眉之心。②医家称百会为泥丸(泥丸宫)。又,泥丸即囟门(囟会)。《黄庭内景经》:“脑神精根字泥丸。”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证名。否,通痞。指皮肤因寒邪凝聚、气血痞塞而引起的肿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之胜,凝溧且至,……皮肤否肿,腹满食减。”参见水肿、肤胀、鼓胀等条。
证名。见《脾胃论》卷下。指胸脘部痞塞胀满。多因气滞郁结所致。《古今医鉴·痞满》:“因忧郁气结于中脘,腹中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治用木香化滞汤、散滞气汤等。若心下痞满,壅滞不散,喘促不安,可用黄连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气功功法。结合意引、存想以进行锻炼的一种“食气”方法。见于《云笈七签》卷59中。其功法:①不拘时节,但觉饥时,即行咽气纳新,不用闭气,不求饱满;②新气上来,则旧气(浊气)下泄,当任其自出,不得抑秘;③
【介绍】:见龚居中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未婚女子由于阴虚血弱,火盛水亏而致经闭。症见经闭不行,羸瘦,潮热。治宜养阴益血。方用柏子仁丸,兼用泽兰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