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张志聪注:“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
《世医得效方》卷六方。荜拨二钱,牛乳半升。同煎减半,空腹服。治气痢,泄如蟹渤。
古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脱肛。详脱肛条。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约987~1067【介绍】:宋代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1023年(天圣初年)奉命编修针灸书,他对古医书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代医家对针灸
见《本草崇原》。即虻虫,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产难。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多因气滞、气虚、血滞等原因所致。杨子建《十产论》中伤产、催产、冻产、横产、倒产等均属难产范围。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痉证。湿热病邪。侵袭经络,以致身热不扬,抽搐,或四肢痉挛,角弓反张。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如甘露消毒丹。清·吴鞠通《解儿难》:“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详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