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脚气。因元气内虚,六淫外侵所致。其状发热瞀闷,搐掣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用小续命汤治之。”
①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为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准。”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②经穴别名。出《奇效良方》。即素髎。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
【介绍】:见余梦塘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庭镜。撰《目经大成》六卷(1804年),集录前人有关眼疾论述及医案,不载邪僻之法。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治卒吐逆方,灸乳下一寸,七壮即愈。”又《千金要方》:“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乳下。位于乳头直下一寸处。主治腹痛腹胀,胸胁疼痛,乳肿少乳,小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眼弦赤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