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鸭怪

鸭怪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上海中医学院编)。由禽类血吸虫尾蚴侵入肌肤而成。多见于养鸭地区的农民,有接触秧田水的病史。以小腿伸侧常见,而陷于泥中的脚部则不发病。其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丘疹或丘疱疹,疱底绕以红晕,散在分布,剧痒,严重者从膝部到踝部红肿明显。以外治为主,用三黄洗剂射干溶液外搽,或用枯矾粉、青黛散外扑。上下工前用防护用具或涂保护性药膏以资预防。即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属于稻田皮炎的一种)。

猜你喜欢

  • 元珠先生

    【介绍】:唐代医家。对《素问》有较深的研究。王冰注解《素问》前,曾向元珠先生学习请教。

  • 泻火解毒

    ①指清泻火热、热结,兼以解毒。适用于温毒、疮疡热毒等症。义近清热解毒,详该条。但本法也可以清热解毒结合泻下法同用,如三黄解毒汤等。②针对脏腑热毒化火,在清热解毒中,选以相应的归经药,如黄连泻心火,龙胆

  • 十四号丰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棱术汤,见该条。

  • 叉喉

    病名。又名叉喉风,见《重楼玉钥》卷上:“严氏赤散:治一切喉痹、缠喉、双单鹅、叉喉恶证。”本病见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故名叉喉。治疗:外用冰硼散、

  • 四儿风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悬厘

    经穴名。代号GB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明之会。位于鬓角之下际,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下1/2中点处。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耳鸣,癫痫,目

  • 郑文焯

    【生卒】:1856~1918【介绍】: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原籍山东高密,后寓居江苏吴县。通医理,工诗词,兼擅书画金石。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尝入江苏巡抚

  • 昙鸾服气法

    气功功法。借呼吸粗细的调整变换,以意引气的功法。见于宋《云笈七签》卷59中。其功法:“初宽坐,伸手置膝上,解衣带,放纵肢体,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终半食顷,闭目举舌奉腭,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傍入闻气

  • 傅懋光

    【生卒】:约1573~1644【介绍】:明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二十余岁北上京师(今北京)习医,乃精于医。1604年曾往边东(今东北)救治疾疫,次年又施药救治京师疫病,均获良效,求治者益众。万历

  • 正气

    ①同真气。人体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参见真气条。②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灵枢·刺节真邪》:“正气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