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肝常有余,肝热易发搐作搦,脉洪实者,为热胜,宜泻青丸。
病名。出《素问·痹论》。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的总称。详各该条。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行,因事暴怒,气逆而厥。怒伤肝,肝藏血,因而崩注。但和肝气、清肝火,养肝血,则病自愈。宜柴胡抑肝散(柴胡、青皮、香附、丹皮、焦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炒蒲黄、荆芥、棕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指痘疹初出,或一、二点,见于隐僻辏节、四肢之间。古人认为此疮一出,则其痘疮不得宣发成浆,故称禁疮。分胃禁、火禁、水禁、风禁、寒禁。详各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脉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经脉调适,则月下以时;若
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女子遇经行之际,眼目涩痛,头疼眩晕,肿涩难开,生翳于黑睛上,或如粟米,或花翳白陷,此因经行去血过多,肝经虚损故也,宜用当归补血汤(薄荷、羌活、茺蔚子、柴胡、蒺藜、
出《本草图经》。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证治同掌心毒条。
医案著作。何廉臣选编。刊于1929年。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共选辑三百余案。分上、下二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医案记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疸》。多因湿与热搏,郁而发黄。属阳黄范畴。《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湿热发黄,一身尽痛,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色如熏黄,暗而不明也。”湿重于热者,兼见头重身倦,胸脘痞满,治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