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眼科术语。《龙树菩萨眼论》指日、月、火为三光。犹见三光是指视力严重减退,尚存光感。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能否看见三光,辨别患眼有无光感,衡量睛珠已经混浊的内障患眼是否适用金针拨障,并以此推
见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为紫草茸之别名,详该条。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乌药之处方名,详乌药条。
出《名医别录》。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出董炳《避水集验要方》。①指月经。②指经漏。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33。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全》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另说在阳陵泉
推拿手法。见《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用手掌遮盖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治小儿夜啼……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