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见《本草从新》。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即阴暑。详该条。
五音之一。肾音羽,其音柔细尖利,沉而深。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因风热壅滞肌肤所致。其症体表生疮,溃流脓血后,脓腔呈空壳状,仅留一层薄皮。宜用苦参、密陀僧、蛤粉、儿茶各等分为末,先清洗疮面,揭去白皮、脂油调搽;脓水多者干撒。
见图经衍义本草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亦作丁翳。又名钉翳根深、钉头翳、钉翳障。本症来势迅猛,初起黑睛生翳,根脚如订深入,目赤疼痛,牵连头额,羞明泪出。失治则穿透黑睛,接引黄仁,可成蟹睛。若赤痛羞明等症消退,黑睛则遗
【介绍】:见王冰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